跳转至

产品如何定价的模型讨论

昨天跟人聊到这个问题,但是从经验上说,定价似乎需要考虑很多,但也好像不需要考虑一样。定价格有一些已有的规律,比如产品独领风骚然后按毛利去定的、红海市场跟随友商打价格的、为了扩张亏本卖的等等。经验这种东西会很有效,但它也是阻止破圈的罪魁祸首。所以这篇文章尝试建立一个代理人模型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探索,毕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,我们不讲经验,一两条经验不足以适配所有问题,干了40年的老板也不一定解决新场景遇到的问题,要不然百年老店不是又比现在多了一些。

当然,我仍然会建立一个合适的动态模型来模拟尽可能多的情况,如果是沙盘推演也没有问题,只是可能局限性比较大,不能把一些极端的变量组合考虑进去。设计的时候尽量遵循ODD原则(overview, design, detail),以保证覆盖现实情况的同时模拟出更多意外。

这里我们抛开单个产品差异化定价策略,即可以把产品拆成很细的定价策略,比如一块盘按照不同iops和容量租出去最大化利益,只讨论一块固有iops和容量的情况,因为这种拆分算利益的话,更适合用最优解公式而不是建模分析,况且现在差异化定价你会别人也会,最后难免都是同质竞争。

设计

以我熟悉的云计算为例,首先我们尽可能多的列出agent,最明显的就是产品、客户、厂商、供应商,但是这还不够,有些过度抽象了。(我们暂且忽略渠道,主要是因为渠道与云厂商体量在实际情况中基本保持一致,所以这点确实可以忽略)

那接下来我们加入更多agent,产品嘛单纯一些只有一类,客户这一类金融行业客户、游戏行业客户、制造行业客户,厂商的话主要考虑外部竞争和内部团队(云计算部门的集团投入政策、销售体系等),即会有几个体量、质量、策略等不同的厂商agent,厂商除了考虑同类供应商,也要考虑它的上下游,比如代工厂、圆晶厂、渠道商这些(方便实现简化保留下游,仅为防止泰国又洪水产品生命周期有影响)。

梗概

至此,我们已经在这个世界里已经可以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了,某个客户(可控数量)向某个云厂商(可控数量)购买最多N个产品(有生命周期),客户会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厂商,厂商提供的产品受限于供应商(价格极低),如果客户技术能力强或者价格敏感度高可能会直接向供应商下单(供应商参与竞争,适用于OEM产品),最后我们的输出是某个厂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表现变化,包括收益和客户占有率。

属性与动作

客户

列出尽可能多的agent以后,我们开始构建每个agent的属性和行为。由于我不想写那么多一个个解释,所以列几个意思一下,以金融客户为例(属性值和动作来源于市场销售记录统计,无法确定的值没关系,模拟的时候机器可以范围内随机探索)。

1
2
3
4
5
6
7
产品价格敏感性:低(0.2)
产品质量要求:中(0.5)
服务质量要求:高(0.8)
客户直销忠诚度:中(0.0-1)
客户渠道销售忠诚度:中(0.0-1)
IT技术能力:中(0.5)
受他人影响程度:高(0.7)

然后是动作,这些动作暂且适用于所有客户agent。

- 客户的属性随着时间的增长保持不变 - 客户会根据自己的属性偏好选择厂商产品,各个属性加权值决定产品,比如质量要求高的会喜欢产品综合质量好一些的、渠道忠诚度高的会喜欢渠道多的、IT技术能力低的会喜欢厂商服务好的 - 客户的购买行为除了在与云厂商直接,也可以发生在与供应商之间
- 客户的某属性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候(比如忠诚度),虽然所有属性加权值不是最佳,但会导致其这次仍然选择上一家
- 客户的忠诚度会随着历年选择厂商的变化而变化

产品

列出产品的属性,这里可以先定义这么几个。

1
2
3
4
5
6
7
8
9
产品价格:可控变量,即客户每天使用需要付出的价格  
产品状态:在厂、待售、使用、结束(这里假设每个产品从售出便不会再次回到产品池)  
产品用户:产品用户
已经销售:是否已经销售到客户
产品成本:与供应链相关
产品质量:随时间、客户增加而增加,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
产品销售厂商:产品销售厂商  
产品生产厂商:产品生产厂商
生命周期:产品从售出开始则开始消耗

厂商

然后是厂商的属性。

1
2
3
销售策略:盈利、求同、激进  
产品最大数量:对应厂商体量  
产品成本:与供应商有关

供应商

最后就是供应商的属性,为了减少复杂度,这里我们只有两类供应商,即可直接面向客户以及不可直接面向客户。

1
2
3
4
销售策略:盈利(供应商不赚就是亏)  
产品供应周期:每天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  
产品生产成本:可变量  
可直销:是、否

再加一些全局变量进去,比如从Gartner的趋势报告里把云计算、各类产品的每年增长也算进去,主要操控的变量是某个或多个厂商的定价范围(0-100)。

周期事件

TBD 一个周期内,会发生哪些事件呢?

产品:
客户:
厂商:
供应商:

模拟

预期

在开始之前,我们根据经验应该是对这个世界有一些经验预期的,包括:

1
2
3
4
5
6
7
8
一定范围内,定价不能直接决定市场占有率;  
产品做的晚的厂商即使定价再低也只能抢得一定份额的市场;  
供应商供货不足时,体量大的厂商更能抗住黑天鹅事件从而保证客户产品交付,从而获得更高的客户忠诚度;  
动态选择灵活的定价(销售)策略即使起步晚,也可以抢夺一部分可观的市场;  
价格敏感、技术能力强、忠诚度低的客户更容易从供应商处买;  
集团策略影响云厂商定价策略选择;  
在没被针对的情况下,小厂商初期可以打价格战争夺部分客户后,不会赚甚至是亏,但获取一定客户后再改变价格策略是可以盈利的;  
因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会影响市场表现,那么作为云厂商在期间的前端销售和供应商谈判策略也不尽相同,比如产品初期的时候很难从供应商要低价,平价甚至亏本抢占市场后可以再向供应商谈判出更低成本价;

行为空间模拟

最后我们来看看模拟的动态情况。

tbd model simulation

tbd 由结果我们先看到几种现象。。。

tbd 然后我们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带入进去。。。

tbd

tbd 看的多了,再结合dikw模型,结论就是直觉可能就是对的。但是要给人展示数字,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快速填充数字,从数字到推论,只是让人觉得你可信,至于你自己信或不信,就是另外一码事儿了。。。最后我们要把数字与经验结合起来,就是出几个概率数字,即未来几年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定价策略(保持毛利、争夺市场、自动动态调整)然后有百分之多少的概率占去多少这个产品的市场获得多少利益,根据概率做选择,虽然无法确信,但也不会犯错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